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603888)北京10月20日电(凌纪伟)随着不断优化和完善,众创空间迎来下一个发展阶段。10月20日,科技部介绍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情况,未来将鼓励众创空间和实体经济结合,以示范带动引导地方支持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
众创空间是推动“双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中在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达1337家。作为新生事物,众创空间建设面临与实体经济结合不紧密,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紧密的难题。为此,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为众创空间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7号文最大的亮点是鼓励众创空间和实体结合。”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产业发展处处长曹煜中指出,对于实体来说,在强调创业的同时必须强调创新,服务于企业成长。
为落实7号文,科技部高新司联合相关单位组成调研组,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调研,考察近50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在调研基础上,发布《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并认定了“智慧家庭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首批17家示范性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其中,建设依托主体13家来自于企业,其他来自高校院所。
普通众创空间提供创新创业基本服务,但要成为专业化众创空间却要具备更高条件。包括,入驻要有一定门槛和条件,里面有创客群体,倡导精英创业,此外还要有开放平台和投资基金,做到投资和孵化结合,要有创业导师提供咨询指导,在运营过程中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
“专业化众创空间在资源开放共享、细分领域的创新创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与转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认为,可以把专业化众创空间视为开放式创新的新模式之一。
比如,依托TCL集团(000100)建立的智能硬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全面开放共享TCL集团技术研发、供应链、制造能力、市场推广等资源,成长为深圳地区最大的智能硬件、互联网电视、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众创空间,支撑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建立的光电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向创客开放创新资源,使产学研紧密结合,累计孵化89家高科技企业。
曹煜中认为,专业化众创空间最大的特征是和实体经济结合,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它实际是一种机制,把机制和实体结合起来,打通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
支持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目前并没有出台更多新政策。曹煜中表示,7号文提出的政策支持,着重于挖掘已有政策潜力,加强相关政策的整合和协同,它实际上是一个“政策包”。
对专业化众创空间的管理,采取的是备案制,由各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指导本地区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首批17家示范性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的确立,对于动员地方加快建设符合本地区需求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提供了参考。
编辑:杜亮